海鮮+維C是不是砒霜中毒?
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職業與中毒醫學科 郝鳳桐 近日有網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,詢問同時吃蝦和維生素C,能否導致砷中毒。 我不知道人們吃蝦的歷史有多久遠,是否是在吃螃蟹之前。僅就一個臨床醫生的認知,看到的砷中毒患者,其常見病因有工作接觸、誤用偏方、環境污染等。也知道我國部分地區由于飲水中砷含量過高,或者燃煤中砷含量過高,導致地方性砷中毒。如果同時吃蝦和維生素C能導致砷中毒的話,對于正經歷從吃飽到吃好,主動調整膳食結構的人們,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。 為回答網友的問題,我特意到網上瀏覽相關的信息,結果讓我吃驚。有報道臺灣一名女孩突然無緣無故的七竅流血暴斃,“專家”解釋:“問題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蝦,吃蝦本身沒有問題,但死者卻同時服用了維生素C,問題就出在這里!”由此推斷同時吃蝦和維生素C能導致砷中毒,而且是急性砷中毒,而且致人于死地!于是,網友驚呼:我剛剛吃了20個蝦和2個橙子,如何是好! 說吃蝦導致砷中毒,有打擊一大片之嫌疑。蝦的品種很多,產地也很多。蝦致砷中毒,首先是認定了蝦為“高砷”動物,見一個誅殺一個絕無冤案。2009年,食品科學雜志載文,我國科學家對進口的北極甜蝦中重金屬含量和分布進行了研究。研究結果顯示,若以整只蝦為檢測對象,北極甜蝦樣品中鉛含量0.172mg/kg(國家衛生標準0.5mg/kg)、總汞0.032mg/kg(國家衛生標準0.5mg/kg)、鎘0.788mg/kg(國家衛生標準0.5mg/kg)、無機砷0.036mg/kg(國家衛生標準0.5mg/kg),除鎘超標外,其余有國家標準可對照的檢測指標均合格。 研究發現,蝦的頭部是重金屬富集的主要部位,因為蝦頭不是我們通常認知的“頭部”,它既是蝦與水體交互代謝的門戶,又是蝦類肝臟、胰腺、腎臟等器官集聚的部位。即便如此,蝦頭檢測結果除了鎘超標外,鉛、總汞、無機砷含量也均符合我國的衛生標準。由此可以認定,蝦不是“高砷”動物,其食品安全問題與其它水產品并無本質區別;所謂蝦體內含砷的問題,也與水產品其他重金屬污染的情況相一致;水產品的污染只是個案,不能因為有了“水俁病”,就說吃魚導致汞中毒。 砷是一個古老的毒物,通常認為砷是1250年德國人Albertus Magnus以雄黃與肥皂共同加熱時得到的;實際上,我國古代煉丹家才是砷的最早發現者。據史書記載,約在公元317年,我國的煉丹家葛洪用雄黃,松脂,硝石三種物質煉制得到了砷?;诙嗄甑呐R床研究,人們對于砷中毒的相關知識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。 同時吃蝦和維生素C能導致砷中毒的作用機制不讓人信服。首先,砷及其化合物的毒性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水溶性。毒理學研究顯示,三價砷離子的毒性高于五價砷離子。三氧化二砷劇毒,0.8-2mg/kg有可能導致一名成年人中毒死亡。而五氧化二砷急性毒性也屬于高毒類,大鼠經口8mg/kg致半數實驗動物死亡;小鼠經口55mg/kg致半數實驗動物死亡。由此可知,五價砷導致中毒,無需轉化為三價砷。 說五價砷在維生素C作用下轉化為三價砷,我沒有尋找到相關的文獻支持,只是看到在300C。條件下,五氧化二砷將失去部分氧,轉化為三氧化二砷。推斷該說法是指維生素C為酸性物質,能提供氫離子進而起到還原的作用。如果考慮到任何攝入的食物,都要首先接觸到胃部的酸性環境,再顧慮維生素C對五價砷的還原作用,無異于自尋煩惱。 地球生物是地球環境的縮影。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物種,其體內物質或多或少反映了環境中的物質存在,因此,人們沒有尋求無砷產品的可能。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物種,是逐步適應地球生態的產物,有研究顯示,生物體有將進入體內的砷轉化為毒性很低的有機砷,并加以儲存、代謝的能力,人類也如此。 回避砷攝入,可以少吃蝦頭,但是任何事物不可走向極端。有研究顯示,砷也是人體的必須微量元素,極度缺乏,將使人的將康狀況惡化。羊、微型豬和雞的研究結果顯示,飼料、飲水中含砷很低時,導致生長遲緩,懷孕減少,自發流產較多,死亡率較高。有人觀察到,在長期做血液透析的患者,其血砷含量減少,可能與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、血管疾病高發有關。 盛夏酷暑即將過去,在迎來秋高氣爽之時,正是蝦類產品大量集中上市的季節,我認為蝦可以放心地吃,至于有沒有維生素C同時存在,毋庸置疑,人的正常膳食中,哪一餐不含有相當劑量的維生素C呢?但是,吃蝦和維C,不會砷中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