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血型改造研究獲重大突破
我國血型改造研究獲重大突破
眾所周知人類的血型分為A、B、O、AB四種。而將人類的血型進行改造,使之相互改變一直是科學家的夢想。前不久,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的專家們利用基因工程,成功實現了B型血向O型學的轉變,從而使我國血型改造研究獲得重大突破。
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祖澤介紹:對紅細胞進行血型改造,是當前輸血研究當中的弄虛作假熱點,不管是哪一咱來源的紅細胞。如果要輸給病人都需要經過配血,如果配血不一致就會產生輸血反應,如果我們能夠改造紅細胞使它成為一個通用型的細胞,這樣它可以在任何時候輸給任何一個患者。
由于人類的血型分為四種,當輸血時如果血型不符,每種血型之間相互排斥不能融合,那么就使輸血者在短時間內血液堵塞不能流通,而導致死亡。所以進行鑒定就成為安全輸血的前提。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每年全世界發生上萬起輸血事故,其中大部分是因為檢驗血型失誤引起的。而在特殊環境下,如發生戰爭,突發事件,自然災害時,大量患者突然出現,搶救任務驟然加劇,加上醫護人員少條件差,無法按常規對得一一進行血型檢查,就會使大量傷員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輸血而死亡。如何盡快實施安全輸血,減少血型檢查的環節便成為搶救患者的關鍵。
人們都知道,O型血是通用血,歌唱以輸給任何血型的患者,是特殊環境下安全輸血的理想血源。通過研究表明將其他幾種務型轉變成O型血并非遙不可及人的血型是由紅細胞表面糖鏈結構決定的。其中O型血的結構成分最簡單,B型血比O型血多一個半乳糖,其他血型多了一個到幾個糖。怎么把多余半乳糖節下來,就成血型改造的關鍵。
從1998年開始,章揚陪教授和其他科研人員,從我國海南的咖啡豆中提取了"阿爾發半乳糖苷酶"。這種酶可以把B型血中最外端的半乳糖節除掉,使B抗原活性喪失,呈現O型血的典型特征,從而成功地使B型血轉變成O型血。然而要想得到大量的阿爾發半乳糖苷酶,從啡中直接提取是遠遠不夠的。于是 教授等科研人員利用基因工程,克隆了酶的基因,轉移到酵母上使其發酵,生產出無數個酶,再提煉純化,于是酶的來源就解決了。
目前我國領先獻血得到的年采血量為1000萬噸,這一數字遠遠不能滿足醫療的需求。成其是O型血缺口更大。如今B型血向O型血轉研究的成功,可以使原本戰略30%左右的O型血通過改造B型血,提高一倍的儲量,這就大大改善我國O型血資源貧乏的現狀。也使A型AB型血向O型血改造的研究步代加快。一旦人類的血型改造全部成功的話,不但可以簡化輸血程序,節省檢驗血型的費用,避免血源浪費,還將使人類利用動物血液移植支物器官成為可能。